“申公豹,你当年到底对殷洪做了啥?为啥他魂儿不散,夜夜在黄河滩头喊冤?”
这话,是俺爷喝了两碗老白干之后,拍着桌子跟俺说的。
俺当时还不信,结果第二天夜里,俺真听见了那声儿,像是从水底咕嘟咕嘟冒出来的,带着哭腔,带着风,带着黄河滩上的土腥味。
俺是河南荥阳人,家就住在广武山底下。
那地方,一边是邙山,一边是黄河,古时候叫“成皋”,楚汉在这儿打过仗,纣王他哥微子也在这儿哭过商。
山上有座纣王庙,破得只剩半拉墙,可村里人谁也不敢拆,说是拆了就闹鬼。
俺小时候不听话,俺娘就吓唬我:“再哭,殷洪就把你拖去填黄河!”
殷洪是谁?
俺爷说,是纣王亲儿子,当年被申公豹那长舌妇一忽悠,反了姜子牙,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,魂儿没处去,就在黄河滩上漂。
申公豹呢?
那老小子更邪性,一只眼睛斜,一条腿长,骑黑虎,拿拂尘,专挑夜里出来嚼舌根子,一句话能害死三军。
那年腊月,黄河封冻,俺爷带俺去滩上拾柴火。
天擦黑,忽听“咔嚓”一声冰裂,远处浮上来一团黑影,像人,又没头。
俺爷拽着我就跑,边跑边念:“殷洪少爷,俺家没得罪你,要寻就找申公豹!”
回家后,俺爷灌下一大碗姜汤,才跟俺倒出一段老故事:
说是商周那会儿,殷洪才十六,长得白净,性子却倔。
他听说爹纣王被周人灭了,提着两把剑就下山,要报仇。
半道上碰见申公豹,那老豹子眯着斜眼,一笑:“小殿下,姜子牙杀你全家,你还想单打独斗?不如拜我为师,我教你搬山填海,一夜淹了西岐!”
殷洪年幼,哪经得住哄?
当下磕头,喝了符水,学了邪术。
可等他真把黄河水涨到岸,淹的却是自家老家,荥泽、敖仓、广武山,一村一村全没了。
百姓哭喊,殷洪傻了,申公豹却拍腿大笑:“哈哈,杀孽越重,你的魂儿越值饯!”
后来姜子牙赶到,用杏黄旗收了殷洪,绑在邙山断头崖,一声令下,刀起头落。
血溅到黄河里,水“哗”地退了三里。
申公豹早溜了,只剩殷洪没头的身子站在崖上,手里还攥着那两把剑。
夜里风一刮,就听“咔嚓咔嚓”,像是他还在练剑,嘴里念叨:“还我头来,还我头来!”
俺爷说完,窗外正好起风,窗纸“噗嗒噗嗒”像有人拍。
俺吓得钻进被窝里,可耳朵却竖得笔直:
黄河滩上,真有一声接一声的哭,像娃,又像猫,拖着长腔:“申……公……豹……”
第二天天没亮,村里出怪事:
老刘家水缸里漂着一张黄符,上头用血写着“债”字;赵家闺女半夜梳头,梳下一缕白发,发根带着泥沙。
村长慌了,请来邻村的神婆。
神婆摆下三牲,点着香油灯,忽然身子一抖,嗓子变成男声:“我殷洪,死得冤!申公豹还欠我一颗头!”
众人吓得跪了一片,神婆又说:“想让我走,简单,把申公豹的像抬来,让我剁三刀!”
可申公豹是谁?谁也没见过。
最后还是俺爷机灵,想起纣王庙后头有块残碑,碑上刻着一豹头人身像。
大家连夜把碑抬到滩上,刚摆好,“咔嚓”一声,黄河冰面自己裂开,碑头像被刀砍,齐脖而断,一股黑血喷出三丈远。
风停了,哭声也没了。
从那以后,滩上再没闹过鬼。
可俺爷临终前,拉着俺的手说:“娃,记住,殷洪其实没坏透,他只是被人拿话喂大了仇恨。舌头根子压死人,申公豹的嘴,比姜子牙的刀快。”
如今,广武山下的黄河依旧“哗哗”流。
夜里跑船,老船工还会朝水里喊一声:“殷少爷,过桥了,您让让!”
水波便乖乖分开。
而邙山断头崖上,不知谁用红漆写了两行字:
“话能救人,也能吃人;舌下有刀,慎开你的唇。”
看完这个,你要是夜里听见黄河哭,别慌,先摸一摸自己的胸口,问问自己:
今天,俺有没有当申公豹?(民间故事:殷洪的魂,为啥半夜在黄河滩喊冤?)